文章转载于维修公众号“压缩机网”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新年伊始,本是总结过往,展望未来之时,但狡猾的新冠疫情却此起彼伏,导致数个城市被迫按下暂停键,除了特殊单位,其它各种车辆、物资、人员交互瞬间归零,城市间流通受限。
熵增原理本是物理学概念,意为任何系统在外界不向其输送能量的情况下,熵只会增加或者不变,不会主动减小,引申到管理范畴,其本质就是负熵(降低熵值)的过程。没有疫情时,大家都在抱怨物业、业委会,双方关系紧张,因为一个稳定的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,混乱度非常高;当疫情来临,在外部的威胁下内部反而空前团结,混乱度极低。由此看来,公司的外部竞争就是最好的熵减工具。
不管是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,还是历经艰辛2001年加入奥罢翱,亦或者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无不说明外部交流、竞争对于系统稳定、平衡的重要性。这样的思路,具体到压缩机行业亦是如此,双螺杆压缩机最早由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化运作,后来民营公司从“最没有技术含量”的加工组装做起,经过二十多年努力,已将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压缩机大国。
在民营压缩机公司蜂拥而起的时代,始终有外资品牌强势存在,为行业从拼成本、拼价格、拼数量向比技术、比品质、比研发转变提供强大的外部挤压力,进而倒逼行业创新。即便在被行业认为已进入“红海”的当下,每年依然有新人、新面孔、新品牌出现。外部竞争带来的熵减效应不止于此,细数这么多年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空压机公司,无论是品类增加速度还是产物更新速度,在很多方面已然超过国际品牌。
试想,一家空压机公司如果失去外部竞争,每天都处在熟悉的环境之中,做着自己在行的事情,和熟悉的人交际,甚至自己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,对区域中的人和事都感到非常舒适,这实际就是进入了虚假的“平衡状态”。本质上,这就是看似平稳安逸,实则危机重重的状态——外界信息获取滞后,创新动力不足,迭代速度慢等等。因此,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连接外部,打破“舒适圈”,向压缩机特殊应用、细分市场等核心竞争力深处进发。
基于熵增理论,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知:竞争不是淘汰,而是整合。同时也应有这样的胸襟:对手不是敌人,而是助力自己进步的陪跑者。或许也唯有如此,压缩机公司才能勇于创新、敢于竞争、实现良性的加速度发展!